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圍繞“三個定位、兩個率先”的總目標,抓住全球新一輪制造業變革和我國實施《中國制造2025》發展戰略的機遇,以國際智能制造先進水平為標桿,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智能制造核心技術攻關和關鍵零部件研發,全面提升智能制造創新能力,推進制造過程智能化升級改造,實現“制造大省”向“制造強省”轉變。
(二)基本原則。
1.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推動資源配置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強化企業在推進智能制造發展中的主體地位,激發企業活力和創造力。積極轉變政府職能,加強規劃引導,優化政務服務,完善和落實財稅、產業、金融、土地、人才、貿易等相關支持政策,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2.兩化融合,協調推進。統籌信息化與工業化協調發展,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實施信息化先導戰略,促進制造業全產業鏈、全價值鏈信息交互和智能協作。促進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發展“產品+服務”的新型生產方式和商業模式,促進“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促進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服務鏈全面協同發展。
3.重點突破,示范引領。選擇條件成熟、需求迫切的行業和領域,集中資源開展智能制造示范應用,以智能制造示范基地為載體,培育一批智能制造大型骨干企業,帶動一批配套的中小微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形成一批產業鏈完善、輻射帶動作用強的智能制造集聚區和產業園區,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有市場競爭力與前景的產品和企業。
4.自主創新,開放合作。堅持把創新擺在制造業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著力提高智能制造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基礎支撐能力。突破智能制造關鍵技術和核心部件,以新技術突破帶動形成新產業新業態,增強自主發展能力。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促進創新成果轉化。加強國際交流合作,探索國際合作發展新模式,充分利用全球創新資源。
(三)發展目標。
到2025年,全省制造業綜合實力、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增強,在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中的地位明顯提升,全省建成全國智能制造發展示范引領區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智能制造產業集聚區。
——到2017年:先進制造業發展明顯加快,全省先進制造業增加值超1.8萬億元,年均增長10%左右,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從2014年的48.1%提高到50%以上,其中智能裝備產業增加值達3000億元,年均增長20%左右。自主創新能力明顯增強,重大科技成果集成、轉化能力大幅提高,一批關鍵技術和核心部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達到1.3%以上;企業發明專利授權量達到6.7萬件、年均增長8%,工業企業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達1.7萬件、年均增長10%;規模以上大中型工業企業設立研發機構的比例達16%。智能化水平加快提升,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0%以上完成新一輪技術改造,機器人及相關配套產業產值達600億元,萬人機器人數量達到50臺,傳統產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70%,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50%,兩化融合貫標試點企業數量達到500家。骨干企業引領作用凸顯,制造業骨干企業加快做大做強,全省年主營業務收入超1000億元工業企業超13家、超100億元工業企業125家左右;中小微工業企業發展活力進一步增強;產值超100億元的智能制造產業基地達到4個、超億元的機器人制造及集成企業20家左右,建成2個國內先進的機器人制造產業基地。質量效益顯著提升,規模以上工業全員勞動生產率提升至22萬元/人,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達到84.5;主要工業品質量標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全省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3.1%,達到國內領先水平。